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 美國關稅揭牌 工商界盼有轉型補助,審慎評 ...

美國關稅揭牌 工商界盼有轉型補助,審慎評估最低工資 避免增加企業負擔

       美國政府宣布對我國多數輸美貨品課徵20%關稅,全國工業總會表示,關稅調幅雖屬中等水平,但仍略高於東南亞國家,更明顯高於主要競爭對手日韓,對出口形成不小挑戰。工總建議政府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,強化違規轉運的出口管理,同時協助企業深化技術創新、提高產品附加價值,提升產業競爭力。工商協進會也盼審慎評估調漲最低工資,降低企業負擔。

 

       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對此次關稅談判結果評價為「60分,但要補考」,他認為,好消息是20%已經是天花板,但能否再降低,就要看我們能拿出什麼談判籌碼或交換條件。

 

受衝擊產業停工 影響勞工生計

 

       至於是否進入景氣寒冬,連帶產業外移?許舒博觀察,只要規範底定,台灣產業會自己找到出路,而企業會不會選擇根留台灣,則有待後續觀察。

 

       他並提到,許多企業在不同國家都有設廠,若是台灣出口適用的關稅較低,就會繼續在這裡生產,反之就有可能造成失業或短暫停工,選擇不在國內接單、生產。

 

       工總新聞稿指出,半導體、資通訊、機械、汽車零組件與車用電子等重點產業受關稅影響最為明顯。20%關稅將削弱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,對訂單產生影響,並使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加劇,尤其中小企業所承受的負擔不容忽視。

 

東南亞國家 印、越均具優勢

 

       進一步依區域比較,日、韓稅率平均約15%,給予日商相對競爭優勢。另一方面,東南亞國家中,印尼採用19%稅率,未來將繼續吸引國際產業設廠擴展。越南以20%稅率與台灣同級,但其低廉勞動力成本及積極政策支持,讓越南在全球供應鏈調整中仍極具吸引力。

 

       菲律賓在單向開放政策架構下,對美國商品全面零關稅,反觀菲出口美國則維持19%關稅。工總提到,此一不對稱現象進一步鞏固美方在菲律賓的供應及銷售體系。至於美方與中國大陸及印度的談判尚未公布,其結果將會牽動全球供應鏈布局。

 

      工總並強調,我國20%的關稅水平處於中段,雖非最不利,但已明顯感受到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,未來在全球訂單爭奪、新廠設置及供應鏈調整決策中,企業能否維持在美市佔率,不僅仰賴自身競爭力,更取決於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否有效提供產業發展支援,協助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地位。

 

232調查 衝擊科技產業

 

       除關稅政策外,美方針對半導體、ICT設備及高科技零組件也正進行「232調查」,意味著台灣高科技業未來面臨不僅關稅調整,更有可能被賦予更多出口限制、進口監控與非關稅障礙等挑戰。政府應積極領導產業界成立應變團隊,強化與美國主管機關的溝通協作,爭取台灣高技術項目獲得適當評估與保護,避免產業鏈斷裂風險。

 

       許舒博受訪時表示,無論府方或行政院都表示要與美方進行後續談判,表示政府也不滿意這次的結果,他希望談判團隊積極磋商,至少將稅率壓在15%左右。另外穩定匯率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
 

       關稅談判過程中,整體交換條件未見公開,不斷遭受外界質疑。許舒博強調,政府應該說清楚,美方提出什麼要求、哪些又是我們要堅守的底線,都應該讓國人知道。農產品開放哪些項目不是重點,但食安的原則絕對不能讓步。

 

人才培育輔導 引導轉型升級

 

       工商協進會也建議政府啟動應變機制,並請談判團隊持續爭取最佳條件,穩定競爭環境,強化產業韌性。

 

       有鑒於日本是我國在美國市場主要競爭對手之一,工商協進會提出五點建言,政府應針對工具機、模具、塑膠製品、電子材料等產品爭取優惠稅率,並加速完成特別預算案,啟動對產業調整的相關資源投入。

 

       此外也呼籲下半年電價持續凍漲,審慎評估調漲最低工資,以降低企業負擔。提供研發補助、人才培育與數位轉型輔導,鼓勵企業投入創新升級。工商協進會強調,只要政府適時部署、引導資源,仍可穩住競爭條件,化外部壓力為升級動能。

 

【資訊來源: 外籍勞工通訊社】

回列表頁